中國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然而卻面臨產量巨大、國際市場占有率明顯不足的尷尬局面,一直以來,中國白酒在國際消費市場都呈不溫不火的態勢。
據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的白酒占世界烈性酒生產量的37.6%,但是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卻不到8%。
就此現狀,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認為,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外酒水、品類如洪水般涌入中國市場,但國際烈酒名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國白酒卻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其實對于中國白酒在國外的遭遇,面對國內產能過剩,國外市場不暢通且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對于國內的酒企未來的發展走向。
中國酒類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在現今的形勢下,加快酒類企業的兼并重組、資源優化配置很重要;其次要緊緊擁抱互聯網,把釀酒行業的傳統技藝和現代化的新技術結合起來,把過去酒類營銷的一些傳統模式和現代化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結合起來;此外,酒類產業還需盡快走向品牌化、特色化。
在國內白酒市場有限的空間里,還可以再提升一下,在國際廣闊的市場上,才得以逐步打通。
中國白酒企業協會名譽會長任玉嶺介紹:需要用好萬眾創新的驅動力,酒企業要重視人才吸引,加大創新投入,用好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把企業的創新推向一個新階段,將企業經營管理提上一個新高端,并需要認真關注 “一帶一路”,擴大企業的對外開放,使得中國酒業更好地走向世界。